X
独阅读首页 > 朕的大明都亡了,还奋斗个锤子 > 第一卷 > 第三十五章:明末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第三十五章:明末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作者:子赢 数字:2651 吐槽:6 更新日期:2021-06-28 19:51:30

  第三十五章:明末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这群白甲兵都有点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明朝还真有不信邪的步兵啊!

  他们再定睛一看,忍不住就乐了。因为他们发现指挥这些明军居然是个穿着青袍,头戴乌纱的文官,而且这文官身边还有几个壮丁抬着一口棺材。1

  呵呵,这就是个啥也不懂,就知道拿自己的小命来玩的明朝文官。

  你以为你手下的兵都是戚家军(已经被弱化版本的)啊?

  连个二三百人的步军,你抬口棺材有屁用!

  这妥妥是送上门的功劳啊。

  “儿郎们,结阵,冲杀!趁敌人布阵未成,把他们冲垮!”

  白甲兵已经主动开始聚拢,结成了一个可以冲阵的队形,然后也不畜力,绕了个弯,从那二三百明军的侧翼发起了冲击。

  这些白甲兵仿佛已经看见自己手起刀落斩了那个明朝的文官,然后杀进遵化县城烧杀了。

  可就在它们努力催动战马,以最高的速度发起猛冲的时候。

  “砰!”

  几名白甲兵的身后突然间爆发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声。

  振动之下,战马也是吓了一跳,一声嘶鸣之后,前蹄离地,差点儿把这些白甲兵从马背上摔下去。

  伴随着这些莫名的爆炸声,则是战马的嚎叫声,战马陷入了恐慌之中,不是停下来嘶鸣,便是发疯似的奔跑。而那些停下来的战马,因为本来处于前冲之中,有一些更是把身上的骑手给甩了下来。

  突然为首的白甲兵胯下的战马突然好像踩到了什么,然后他整个人就飞了起来。

  而这个龙套最后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

  大意了,没有闪。

  地雷!

  朱友健作为一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青年,虽然不可能像老一辈那样将地雷战,地道战这些抗日经典如数家珍,但是这一类的电影也没少看。

  在路边埋雷这可是常规操作啊!

  反正技术上又没多少难度。

  不过研发出来的初代版地雷(现在已经更新了十几代版本了,基本上把地雷战中出现的各种雷都整了出来),实际使用效果却并不是很好,只能算是一种威力更大一点儿的爆竹,听个响还是比较吓人的,实际的杀伤效果有限——把人炸成个残废还是没问题。1

  但是在试验的时候,朱友健却是发现,地雷在爆炸之时,对近距离的战马惊吓度极高,很容易便能让战马陷入惊慌之中。

  马,作为人类最早驯服的野生动物之一,虽然看上去高大威猛,但这种动物的胆子其实是非常小的,很容易便会受到惊吓。

  胆小马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和马那发达的听力系统有关系。马的外耳能够捕捉声音的方向,中耳能够放大音响,内耳则能分辨声音的频率和音色,出生不久的幼驹便能够辨认母体轻微呼叫的信息。

  因此过高的音响或是频率,就会导致马的惊恐。出现在战场上的战马,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调教,还要经过反复强化。后世甚至有些敏感的军马和赛马,为了减少声音对它们的刺激,会给它们佩戴耳塞。1

  像欧阳海烈士,便是为了将一匹惊马和它带着炮架推离铁轨,而不幸被火车卷倒牺牲的。

  于是这种只能用来惊吓马匹的地雷,便被安排在了白甲兵的必经之路上,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白甲兵可没有努尔哈赤那样恐怖至极的武学天赋,可以将一身横练功夫,练到硬扛红衣大炮都没事儿的地步。

  所以等到黄台吉他们赶到的时候,就看到这些白甲兵的上半身和他的屁股分别挂在两根不同的木架子上面在展示。1

  史可法可不是只拿了一点朱友健弄出来的地雷而已。

  虽然这这些雷中包括了头发丝雷、子母雷、碎石雷、连环雷、水雷、天雷、绊雷、假雷、快雷等等,但是史可法可不会就满足这些。

  这些日子里史可法照着《武经总要》、《守城录》、《襄阳守城录》上抄来的标准守城法,全部来了一遍。

  史可法是学霸啊,当然要学以致用,就让手下照着宋朝的标准,在遵化城外挖了许多的陷马坑!

  不仅有陷马坑,还让人打造了许多木蒺藜、铁蒺藜、地涩、诌蹄和鹿角木。在靠近城门的地方,挖了许多长五尺、宽三尺、深四尺的陷马坑。

  而在其余地方,则布设了木蒺藜、铁蒺藜、地涩、诌蹄和鹿角木——其中的地涩、诌蹄和鹿角木都部分埋在土里的,清理起来非常麻烦。而木蒺藜、铁蒺藜则撒在护城河的两岸和水底。

  不把陷马坑填上,不把地涩、诌蹄和鹿角木都拔了,不把护城河里面的木蒺藜、铁蒺藜都捡走,后金军连遵化的城墙都摸不着!

  而且史可法还在这些东西周边随机性的埋了威力大小各不相同的地雷,保证提前让他们享受到了小鬼子当年的待遇。

  而要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活儿都干了......摆在遵化城头的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

  虽然地雷已经炸死了不少白甲兵,但是地雷的威力毕竟有限,还是有十几个白甲兵活了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白甲兵也看出来了,遵化的明军是硬茬,而且守城的那个文官也阴险,居然会装软蛋诱敌,还会挖坑害人,太阴险了!

  必须要赶紧回去汇报情况。

  至于留下来和明军再打一场,展现一下自己的勇武。

  别开玩笑了。

  白甲兵的战斗力虽然吹的厉害,但也是两个肩膀上扛一个脑袋,被杀了照样会死。

  而且这还是刚照面,还没短兵交接呢,自己这边就折了一半以上,剩下的也是各个带伤。

  这还打个毛线啊,赶紧跑吧。

  就在这些白甲兵准备跑路时,就看前方明军刀盾手忽然丢下了防箭的燕尾牌,人人短矛在手!

  这是标枪?2

  这些白甲兵看着都有点傻了,这支明军闹什么呢?

  怎么不打火铳?

  他们的三眼炸膛铳呢?

  怎么就扔标枪了?

  你们不知道标枪很落伍吗?

  标枪虽然落伍,但是它不会炸膛,而且制作起来也非常方便。

  在近距离的杀伤力也是很有保障的。

  当然了,史可法之所以选用标枪。

  主要还是看中了标枪,便宜,皮实。制作方便,训练起来也不是太难。

  他也不是没想过使用三眼铳,但价格太贵了……

  性价比上不划算,朱友健给的5万两白银,都被史可法花到了刀刃。

  这其实就是史可法没有在军队混过的原因。

  这年头明军的训练越来越松,越来越烂。

  将领们只关心自己的家丁,根本就不怎么管普通额兵,而普通额兵只知道混军饷(而且常年军饷不足),也不会好好训练。

  能躺平了混吃等死,谁还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所以能扔标枪的刀牌手,在明军正规军当中几乎不存在了。

  而史可法偏偏是个另类,他一科举出身的进士官,哪儿懂什么家丁什么额兵啊?

  他就只能照着《练兵实纪》上的办法练兵。

  军饷都给不足,你还指望士兵能好好训练?当兵本身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你不把别人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别人凭什么替你卖命?

  而反过来军饷给足了,你们自然要好好的练。当兵你都不每天训练出操,那还当什么兵?

  戚少保那么大一个名将,在兵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还能错的了?

  所以从某一点来说,明末的清兵并不像某些人吹的那样特别强,之所以显得他们的战斗力那么强,完全只是因为明军太烂了。

  清军一旦遇到在水平线之上的军队,表现一般都不好看,比如说戚家军,白杆兵等等。

  而从崇祯上台一直到台湾被占领,这六七十年来看,大家的表现其实都很……

  额,还是只能感慨一下明末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