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弗尧部族待了五天,不仅对他们有更深了解,对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有了大概认识。
西面是蛮荒丛林,有会猎头的生达雅,跟他们这些熟达雅水火不容。
南面靠近马辰,马辰那边的达雅人已经信了异教,背后还有红毛。
东面就是布吉人和望加锡人,不过他们不会深入内陆,对他们来说贴着海岸搜刮渔民更有效率。
北面是同族的比达人,压榨起他们来更凶狠,和他们爆发的冲突也更多。
姚庆喜把他们整合为巴弗尧之后,北面消停了很久。哪怕姚庆喜死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不过这些年北面的比达人越来越活跃,似乎好多村子都整合起来了,正在向四处扩张。这也是老瓦连主张放弃抵抗投奔比达人的原因,力量对比太悬殊了。
现在庄河号编队横空出世,巴弗尧被视为必须吸收的本地土著,这就跟北面的比达人产生了矛盾。
“对方整合了至少二三十个村子,出动上千士兵很轻松。虽然大部分人只有冷兵器,但靠保卫部的力量,对付起来也太危险。”
杨海诚说:“不要指望巴弗尧会坚定的站在我们这边,对方是和他们一样的比达人。如果我们遭遇挫折,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刀子捅进我们的背心,夺取我们的船和物资。”
除了原始生态保护者和田园主义者之外,其他人都明白杨海诚的话就是真理。别说这个时代,哪怕是在2024年,族群乃至国家之间都不存在永恒的情谊,只有永恒的利益。2
杨海诚这番话既解释了巴弗尧部族的处境,也点明了庄河号编队的处境。
苏拉威西岛的布吉武士现在已经不是首要威胁,他们在巴厘巴板只会看到渔村废墟,又没兴趣深入内陆。发生了这么大的海啸,继续向北搜索大白船行踪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现在编队勾搭上了巴弗尧部族,盘算着把他们转化为可用人力。那么巴弗尧面临的威胁,就得由编队自己担起来。
也只有经受住这场考验,巴弗尧部族才会真正认可他们。
“有不打的办法吗?”
汪胜利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你们外事部不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既然能搞定这个部族,那些……比达人,也是能友好相处的吧?”
大家都有些无语,连张欣桐都背着他翻了个白眼。
向前进倒有些好奇,如果马强在这,他会是什么立场。
“友好相处的前提是我们够强,他们不敢起坏心。”
陈振华倒是拎得清,“巴弗尧这个部族是靠小杨他们拼了命才换来的信任,他们的前代族长还是太平军。可看看外面那个小族长和老祭司,如果没有那些超出他们认知的工程机械和大卡车,他们会那么乖吗?”
作为指挥部一号领导,他拍了板:“这个提议非常有必要!我们必须加强力量,不能再少人了。”
原本还想说什么的汪胜利闭嘴了。
“我觉得科学部应该做点实事……”
杨海诚就不客气了:“不要继续埋头在生物地质这些研究课题上,这时候需要的不是论文而是武器和技术装备。”
科学部长何远祥不太高兴:“别把科学家当成万能机器啊,我们这些人要么是研究地质的,要么是研究生物的,让我们去研究武器,这哪跟哪啊。”
张欣桐却支持杨海诚:“现在就科学部没什么实际工作,分担点任务没问题吧?至于专业不对口,只要有科学精神,换换研究对象又有什么问题呢?当年于敏干的事也跟他学的不对口,他还不是照样干了,国家需要啊。现在是组织需要,你们就该有献身精神。”
一通话说得何远祥还有郑虞哭笑不得,又无法反驳。
“机械上的事可以找老秦帮忙,庄河号上有高级钳工……”1
欧大鹏帮他们支招:“李竞他们又对枪了如指掌,看看他们里面有谁愿意转行。有了懂行的,你们再从原理上琢磨,至少能运转起来。”
何远祥叹气:“行吧,我们科学部调整下工作。这段时间我们的确没什么事可做,红旗基地周边的地质和矿产资料又是现成的,张总说得对,我们就是闲人。”
既然有人接下了这活,具体细节就等凑齐了班子再说。
接着就说到对巴弗尧人的具体统战策略。
于是许乔乔作为具体执行人,来到帐篷里讲解。
许乔乔哪会怯场,速写本展开,响亮的嗓音震荡帐篷里不大的空间。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我认为应该从最基本的名称和用语上培养巴弗尧人对华夏的认同!”
速写本上画了张图,歪歪扭扭的有点写意,仔细分辨才能看出是从东亚大陆到中南半岛,包括了菲律宾、马来和印尼诸岛的地图。
在大陆中心位置有座山,而刻意放大了不少的婆罗洲上,也有座山。
那座山标注有汉字:扶摇山。
许乔乔却先指住大陆上的那座山:“这里是昆仑山,不管是大陆上的清人明人唐人,还是婆罗洲这里的比达人达雅人,最初都生活在这里。”
接着才指住扶摇山:“这是巴弗尧人,他们在三千年前离开了昆仑山,来到婆罗洲的扶摇山,所以他们该叫扶摇人。”
指住自己,许乔乔说:“我们就叫昆仑人。”
还好不是昆仑奴。
向前进帮腔道:“你这是用上了山海经啊,山海经就是一堆烂账,不会有后遗症吗?”
许乔乔嘿嘿笑道:“正因为是烂账才好用啊。”
向前进点出了山海经,其他还在发愣的人顿时明白过来。
这是借用山海经里对天下山海的描述,把巴弗尧人拉进华夏民族的体系,以此作为族群认同的起点。
“这有点……太随意了吧?”
终究是科学家,而且是很在意谱系的生物学家,郑虞觉得完全是胡闹。
这事汪胜利竟然有话说:“比利时人把卢旺达里个头高一些肤色浅一些的人叫图西人,其他人叫胡图人,这就不是胡闹吗?当然不是胡闹,而是处心积虑的分化。”
何远祥竟然也不支持郑虞:“这么定义虽然有些……刻意,但也不是没有科学基础,他们的确是当初从大陆上走出来的百越族分支。”
陈振华附和:“可惜咱们里面没有侗族傣族的人,做套民族服饰穿起来,就直接有了效果。”
许乔乔得意的道:“没有也没关系,我有侗族傣族的民族服饰图片,可以作成宣传资料。”
顿了顿补充:“当然得做修改,那些图片是改良过的现代主义民族服饰。”
向前进狐疑的看着她。
什么叫“改良过的现代主义民族服饰”?
难道是抖音上那些肩头肚脐大腿都露着的装扮?1
你不是女孩子吗怎么也存那种图片?
其他人自然注意不到这个细节,杨海诚评价说:“很好,就是这个思路。”
许乔乔再接再励,详细讲述了她的构想。
从现在开始就叫他们扶摇人,同时给他们取汉姓汉名,直接用姚庆喜的姓。
鼓励他们学汉语,设立专门的部门教他们,连小孩子一起教。
山海经这本书船上有实体的,有的人电脑里也有。写篇扶摇人的文章,拼在山海经里。2
研究他们的习俗文化,把他们的节日融入华夏的节日里。
如此种种数十条,涵盖了各个方面。
“计划挺好,人手不够啊。”
杨海诚赞赏道:“不过学校倒是应该尽快开设起来,这是最直接的措施。”
大概是对他抓自己的人干活不满,张欣桐反过来抓杨海诚的人:“你们外事部不是有那么多马教授的弟子么,总不成全当翻译吧,调点人做这事就行了。”
“看来还得建学校,这不属于教育的事么,大家都很熟悉。”
汪胜利说:“就是这学校到底是落在外事部呢,还是另外再建部门呢?”
陈振华对许乔乔点点头,认可了她的表现。
“这正好是第三件事,部门调整……”
刚说到这,外面忽然响起哇啦哇啦的叫声,还有保卫的呵斥。
听出是甲迪尧和老瓦连的声音,杨海诚和向前进赶紧跑出帐篷。
果然是这对老少,他们正立在一辆多用途工程车前吵着。两边的随从也分成两个阵营,吵得不可开交。保卫搞不清楚状况,紧张得端起了枪。杨海诚和向前进赶到的时候,保卫甚至都打开了保险。
戴子华和林铃倒是在竭力劝阻,忙得满脸通红一额头汗。
两人一到,两边就停了下来,小族长和老瓦连各自冲着两个翻译一通倾诉。
杨海诚问:“怎么了?”
戴子华还忙着喘气,林铃转述了小族长的话。
“我想开这个!不当族长也要开!”2
接着戴子华转述老瓦连的话。
“你不能这么自私!族人还要你带领!”
这对老少怎么又是这样的关系了?
杨海诚和向前进对视,传递着“搞定了”的默契眼神。
自然是他们达成了共识,愿意把整个部族搬过来。
甲迪尧被高大的钢铁机械吸引,暴露出了对部族不负责任的想法,这让老瓦连大为光火。对老瓦连来说,甲迪尧就是整个部族跟他们这些“狒狒”之间保持稳定关系的桥梁,没了他部族就群龙无首了。
“告诉他,以后只要学会了想开啥就开啥,族长还是要当的。”
杨海诚作了交代,戴子华翻译,这才安抚住甲迪尧。
搞定了这个小插曲,回帐篷的路上,杨海诚忽然对向前进说:“等下要讨论部门调整,我会建议你调到保卫部,先听听你的想法。”2
去保卫部?
向前进很意外,为什么?
“外事部要改成统战部,专门做本地土著和华人的统战工作。”
杨海诚说:“刚才也说了,冲突很快就要来了。我们这群人只有二百九十九个,不可能也不应该到战场上拼杀,吸收土著建立土著武装势在必行。”
说到这向前进就明白了,由他这个已经有了经验的人管这摊事,比由李竞或者其他人管更稳妥,而且也能更顺畅的跟外事部……统战部配合。
“另外呢,由你去催科学部那帮人也更方便。”
杨海诚又道:“看得出你懂点枪械。”
半吊子军迷的真面目暴露了!
向前进苦笑着说:“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