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雒阳……真不知道这次进京,究竟是福是祸……”
在眺望着位于马车之外,正积攒了东汉王朝一百多年财富积蓄的富饶首都景象之际————时年29岁的贾诩,如今却是目光逐渐聚焦到了车窗外面已经可以在远处眺望得到的皇宫城墙时,内心就下意识地感到了一阵惴惴不安……
贾诩,字文和,凉州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
与不少要到汉末三国时期,才能大放异彩的众多英雄豪杰不同。
寒门出身,就在年纪轻轻曾被察孝廉为郎的贾诩,是自己故意称病辞官保持着默默无闻的低调……
这实际上倒也并不奇怪。
毕竟史实上汉灵帝治下的那种官场,那是真没多少混头。
家里没矿又不是世家出身的对方,就算硬要留在官场上继续混日子。
怕是也当不了多少年,就得面临着那种需要化身成名声臭大街的买官官员,去当地持续捞钱才能保住官位……
那还不如自己早早称病润了比较好。
小地主或落魄士族出身的寒门身份,怎么着也饿不死自己。
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这位曹魏时期的著名谋士,也算是汉末三国一众谋士里面,性格最接近现代那种‘日子人’品性的家伙了……
谁赢他就跟谁。
一个【没有任何抱负的利己主义者】的评价,对他来说可谓是实至名归。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点,才导致了本来应该像史实那样随波逐流,并且逐步混进董先森那边的凉州本地集团的对方,这会儿直接被刘宠皇帝亲口点名抓了壮丁。
面对着来自当今大汉皇帝那边的亲口点名征辟,不是世家名门出身所以摆不了谱,耍不来大牌的对方,最终则是在再度称病不成的情况之下,只能硬着头皮的被对方请到了这座帝都皇城之中,担任议郎之职……
正所谓人呐,就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考虑到历史的这个行程。
贾诩是绝对不知道,自己这个凉州寒门是怎么被调到雒阳的原因。
只不过相比起这会儿还在为刘宠皇帝到底为何如此看重自己的原因,而感到一头雾水的贾诩相比————和他在差不多同一时间被钦定成议郎职位,进入帝都上任的程昱那边,就心态自然得多了:
“天子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对于时年36岁,地方豪强出身,并且这大半辈子龟缩在故乡蹉跎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未曾被世人看中才能的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的对方来说……刘宠亲口点名的征辟令,对他来说却显然是足以令其感到极为欢喜的一道文书命令!
与明明看到了新皇刘宠登基将近半年的时光过后,一扫先帝时期的朝堂垂暮之气,看上去像是很能折腾的做法,仍然保持观望态度的贾诩不同。
程昱这位骨子里就是个和后世曹操臭味相投,并且整体算是一个【能力极强的冷血精英主义者】的家伙,可是老早就看出了当今的刘宠是个想整大活的主。
因此与贾诩这位想要在喜欢折腾的天子面前,尽可能隐藏自己的日子人不同。
早在少年时期就曾经因为做过自己登上泰山,双手捧着太阳的这种梦境,就认为自己‘必定凌驾于平民众生之上(详情可参考对方在黄巾起义面对老家县城被黄巾军的攻击时,懒得和守军多做解释,直接撂下一句【愚民不可计事】的话语,就自己想办法大破了黄巾军)’,同时还引以为优越感,自此决然给自己改名的程昱这位硬核狠人……那可是巴不得自己想要效力的君主越折腾越好。
毕竟折腾就意味着功绩。
在这个想升官多半就得看出身血统的东汉朝廷里,你一个地方土豪若是没有足够的功绩,又怎么能当大官呢?
史实上,这位也确实是在黄巾起义这个为后世三国无数英雄豪杰崛起初期的大事件里,成为了成功舔到这个‘大号经验包’的一份子,才就此从一届‘无名地方豪强’升级成了‘有名气的地方豪强’,进而为他日后被曹操的相中打下了结实基础。
而且除此之外,现在的刘宠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上台就把十常侍集团快速扫清,重振并重用【绣衣卫(不是锦衣卫,而是汉武帝时期就设置了的‘绣衣使者’,被刘宠结合后世带明的锦衣卫经验大幅度改良过的旧组织)】这一秘密警察部队,以及下旨派人提前干了未来的曹操会在济南国当地解决的‘捣毁祠屋,禁绝淫祀’,这等对封建迷信势力重拳出击的强硬做派,也因此对上了程昱的电波。1
那就是【精英必须用强硬的手段去统治国家】。
既然当今天子的施政风格颇对自己胃口,而自己又已经从青年人蹉跎到了中年人的话,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响应征辟,入朝为官呢?
于是就这样,在这两位性格与为人处世都截然不同的‘毒士’们,于今日共同进入了这雒阳帝都之后————姑且算是填充了一些只效忠于皇室这边的智库储备的刘宠,这下也是终于可以为天天都被大批精神链接请求,困扰的不堪其扰的马林那边,减轻一些负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