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独阅读首页 > 奋斗在基辅 > 第一卷 > 第五十章 观察者叶戈雷切夫
第五十章 观察者叶戈雷切夫
作者:青山白松 数字:2045 吐槽:36 更新日期:2023-03-26 11:07:24

  “我的组织委员,着什么急呢?这不是锻炼你以后走上领导岗位的能力么?”

  谢宁并不为自己做甩手掌柜感到羞耻,有前辈就说过这样的话,有事毛妹干,没事干毛妹,更何况他现在又没把世界民族之林的花朵怎么样。2

  谢宁当然也有自己的作用,直接透漏了本年度第二批赫鲁晓夫楼的设计方案,将会在城建当中展现出来,“暖气,独立卫浴,更加广阔的空间。想一想这是多么领导高兴的事情。”2

  当然仅仅动嘴是不行的,还有最近十年乌克兰南部各州的气候统计数据,毕竟毕业之后大部分人就南下支援了,要增加对当地的了解。

  关于国营农场蔬菜工程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上,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农业部长提及了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国营蔬菜农场的人口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大,苏联本质上并不存在什么人口密集的地方。

  哪怕是乌克兰境内,也仅仅就是还过去,这一点谢宁本身就感同身受,前世某段时间离开黑龙江,入关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关内的村庄怎么这么密集?

  简直就是一个挨一个,事实已经过了好几个村,在他眼中则好像是道路两边一直都连绵不断的房子,他家乡的城镇分布要稀疏多了。2

  当下的乌克兰的人口密度,和他的家乡黑龙江差不多,当然差不多的地方远不止人口密度,土地的颜色也差不多。

  直接使用规划国营蔬菜农场的本地人口行不行?其实是不行的,本地人口还有其他工作,蔬菜工程必须要新的劳动力加入,而不是在原本的人口上增加负担。

  农业部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想办法在中亚的共和国,调集一批毕业生加入进来。”

  在此之前,关于加快苏维埃民族融合的问题,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农业部长同志,这位当下深受第一书记信任的干部,已经和苏联至高无上的领导者赫鲁晓夫谈过了,高级干部当然不能他自己的好大儿那样,把绝户计的本质说出来,而是倡导正面因素。1

  加快苏联境内的民族融合,在民族层面上形成牢不可破的崭新民族,虽然本质上还是俄化这些民族。

  这恰恰正中了赫鲁晓夫这位和斯大林关系微妙的第一书记下怀,斯大林是经常把不服从的民族流放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本身就没多少人口,哪怕流放的民族人口并不多,也很容易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反向操作的好处在于,欧洲是苏联的核心地区,迁徙过来的人口面对的本地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流放西伯利亚。

  原来的办法是,让俄罗斯人进入其他加盟共和居住,也就是单向掺沙子,这个办法其实效果不大。

  而双向流通就不一样了,可以把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放到其他加盟共和国工作,比如说波罗的海三国。2

  于是在农业部长提出建议之后,赫鲁晓夫以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同意了,第一书记同意了,其他所有人就也都同意了。

  赫鲁晓夫是一个好人,也愿意平等对待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信仰上也没问题,就是能力上菜了一点。12

  这种菜并非完全不可拯救,哪怕是最反对赫鲁晓夫的人,也只能说这位苏联领导人的政策毁誉参半,至于另一位戈尔巴乔夫先生么?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你想找到优点都比较难,他除了把苏联搞垮之外,没成功任何事情。9

  谢宁只是给自己的父亲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利用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微妙情感,反着来进行看起来相反,但实际上目的一致的建议。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拿捏的很成功。3

  “因为蔬菜工程,团书记你要在大会上发言的。”萨夫琴科拿出来一张发言稿递给谢宁,这算是乌克兰团委给的发言机会。

  “在党中央、共青团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农业部号召……”谢宁凝神读了一遍,反正就是大差不差的套路,不过这些八股文要说调动气氛肯定是不行了,“删减一些没问题吧,加上一些远景目标的期待。”2

  各地来到莫斯科的共青团员高达万人,这种规模的大会,不是一个大礼堂能装得下来的,莫斯科大剧院也就能坐两千人,必然是户外大会。

  “这苏联首都怎么和我的家乡一个级别?”谢宁忍不住碎碎念,也就和前世林业局的拆掉工人俱乐部的座位差不多。

  全苏共青团大会,竟然连一个举办地点都要在户外,就在迪纳摩体育场进行,本次动员大会将有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帕夫洛夫主持,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将到场。

  各地团委在共青团之歌的歌声中入场,全部入场之后,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帕夫洛夫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本届苏联各大学校毕业生的期许。

  “看到你们所迸发出来的活力,让我想起来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戈雷切夫表达良好祝愿。

  谢宁看着讲话的叶戈雷切夫,这是谢列平手下的大将,苏联当然有二十年代出生的干部,叶戈雷切夫就出生在一九二零年。

  有意思的是,这位二十年代的高级干部的继任者,被勃列日涅夫用来代替他的格里申,还比他大了六岁,出生于一九一四年。

  叶戈雷切夫讲话之后不久,就轮到各地共青团代表上台发言,在乌克兰共青团第一书记讲话之后,谢宁就有样学样走上台,感谢了党中央和共青团中央,然后就乌克兰高校的动员大会做出了汇报,“有共青团中央的大力支持,蔬菜工程一定会取得圆满的胜利……”

  与此同时,苏联在黑海的重要基地克里米亚,召回的退伍军人正在登船,他们的目的地当然是埃及。

  “瓦西里,他是萨沙的儿子吧。真不错,符合我们对优秀共青团员的期待。”叶戈雷切夫身体微微一偏,询问共青团第一书记帕夫洛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