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辰就不用解释了,汇丰银行的名字你们也听过,在国际上也算大银行,至于英达是一家上市企业,只不过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李奕辰,他的发家史也具有传奇性,你们听了也会感到震惊不已,他的初始资金只有5万美金(1:4汇率)
他却利用这5万美金放大5倍杠杆,谁能想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五万美金净赚了76倍,扣除各种费用还有400多万美金,400万美金是什么概念?”
全场道吸冷气,这年代亿万富翁都是很震惊的事情,和后世的百亿差不多,百万美金都是成功人士。
他们这些哈佛的高材生,都是贷款上的学,众所周知,米国的高校学费是非常的贵,很多学生毕业了,十年都是打工还债。
几百万美金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并不是所有人上了哈佛,都能成功,能成功的本身大多数家里都是名流政要。
关键这李奕辰才18岁,这就有了这笔巨款太不可思议了,没有理会学生的惊讶,教授再次道:“他的发家史,源自于股市。
利用5倍杠杆,做多一家名叫佳宁的集团,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家公司短短一个月市值暴涨,十几倍,而李奕辰的财产,也从5万美金万成功翻到了400万美金,他也成功的高位套现。”
“哇!”
“哦买噶!”
“他怎么做到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台下学生一片惊呼,短短一个月从5万美金到400万美金,整整翻了75倍左右,他们都酸了,太羡慕了。
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教授笑道:“当然,他的发家史并不值得我们关注,这样的幸运儿米国有很多。
也许他是上帝的宠儿,给了他一个好的运气,但接下来他的操作,却让我甚至各大投行商学院眼睛一亮。
这里就要讲一讲这家名叫英达的上市公司了,它是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已经退市倒闭,申请破产。
而李奕辰看到了这家企业的前景,动了收购了这家企业的念头,这家公司上市时期,市值最高峰达到3亿港币。
虽然破产了,但所有财产加起来最少也四、五千万港币,而李奕辰身上只有1300万港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是如何收购这家公司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教授,假如我是李奕辰,我会用我自己的财产,在银行做抵押收购英达”
教授摇了摇头道:“之前说过了,李奕辰的所有资产加起来一共只有1500万港币,所以他没有任何资产可以贷款,你们要在1500万港币这个前提下,幻想一下如何收购英达集团?”
“教授,我知道了,李奕辰应该是分三次付款吧,先付1500万定金,然后约定好合约,分几次偿还。”
教授笑着摇了摇头:“不对,你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是英达的总裁,你想快速出手英达,你们会同意这样的合约吗?”
“教授,我不愿意,既然要着急出售,那肯定是要现金流了,这份合约只有定金1500万港币,后续的也没有资金保障,但我为什么要用我的资金,承担别人的风险?我为何不会转手卖给别人?”
“难道李奕辰是去银行贷款,可他的资产只有1500万,也没有资格呀。”
“他不会是找过桥公司放的高利贷,然后收购英达,在找银行贷款吧?”
众人各抒己见,但谁也没有说的重点。
教授笑道:“你们是不是也感觉有些为难棘手了?”
众人点点头,都期待着教授的回答,教授笑着再次道:“那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李奕辰他是如何操作的。
李奕辰有1500万港币的身家,但是这次收购他却只用了100万港币。”
“100万?”
众人惊呼起来,一个个都不可思议,毕竟要收购的公司,可是曾经市值达到3亿的上市公司,就是现在落魄了也值4000万没问题,100万怎么做到的?
对于众人的惊呼,教授仿佛早有预料,再次道:“李奕辰的操作的确让我眼前一亮,他真的很天才,他选择用了银行的钱买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这话一出,众人更是来的精神,他们也想知道李奕辰的操作是什么,教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4个字‘杠杆收购。’
“李奕辰的操作非常,说起来也不复杂,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他选择用英达的集团的所有股份抵押给汇丰银行,从而贷款4000万港币,来收购英达集团,而他自己,则只是象征支付了100万押金。”
闻言众人,倒吸凉去,一片惊呼,众人都是高材生,就是这么一点拨,瞬间通透。
“Ohmygod,还可以这样吗?”
“你还别说,这样一想似乎真的可以操作,只是换一个理念,瞬间为我打开了思维。”
“对啊,英达的资产在那放着,本身就是优质资产,完全可以用来贷款,但是英达本身又不想贷款,只是想出售,而这个时候,李奕辰又有这个需求,这样一来杠杆收购完全可以啊。”
“真是天才的想法,太棒了,这个创意,我爱死这个创意了,顾太厉害了!”
众人溢美之词,毫不吝啬纷纷的夸奖着李奕辰,“教授!这个杠杆收购如此厉害,这以后肯定会在金融界、银行界引起巨变啊,也为其他人收购公司,做出了好的榜样,这就是天才的想法。”
“这完全就是0投资啊,而且以后就是只要有一个收购方案,就可以完成收购了。”
说到这儿,众人眼中都开始冒着金光,他们也都是大学生,也没有资本,更没有资产,如果这个杠杆收购可以实现的话,那他们也可以凭借一份收购方案,收购一家公司,完成自己的理念
看着众人激动的样子,教授摇头道:“也不要这么乐观,不错,杠杆收购的确可行,的确合理合法合规。
而李奕辰收购英达集团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了100万的押金抵押贷款,可以说这个案例非常的经典,之所以讲这个案例,我是想你们与时俱进,不能被时代抛弃,哈佛,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一定要了解世界最新的资讯,这样才能快人一步,保持我们的领先优势。
所以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杠杆融资,同时我也要警告你们,不能光看中杠杆收购带来的收益,也要看到后面的风险。”
“杠杆收购通过大举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一旦有心人利用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做空股市,那就是危害了。
这些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一旦如此,那么杠杆收购这个很好的创意,最终演就会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所以你们今天的作业,就是如何看待这个杠杆融资的利与弊,写一份儿报告,明天递交给我。”
闻言众人眼睛一亮,这教授似乎在教导他们如何挣钱,如果李奕辰在这里,一定会佩服不已,不愧是教授,看问题就是透彻,一针见血。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同学们下课。”
“是教授。”
与此同时,李奕辰利用100万港币,杠杆融资,获得4000万的股票,投资的巨额收益使杠杆收购成为今年获利性最高的投资理念,很快它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华尔街的公司、养老基金和财力雄厚的个人,所有机构个人都开始研究起来了。
同样各大商学院的经济系课堂上也发生着这样的一幕,汇丰、英达、李奕辰三个词汇频频出现在各大高校的教师课堂里,可以说李奕辰这个默默无闻的人,一夜之间在金融届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名堂,小有名气。
果然,第2天《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就是报道杠杆收购。
《华尔街日报》:融资并购新的理念,将改变商业格局!!!
就在一个星期前,香江突然冒出来一种新的收购融资理念,他们命名为杠杆收购,起因,一名叫李奕辰的投资家,收购一家英达牙膏厂,利用英达做质押向汇丰贷款收购英达。
这样的用别人的鸡做抵押贷款,买这只鸡,下自己的蛋,很的让人惊艳,为金融届、投资界打开了新的思路,这是一个天才的想法,杠杆融资为哪些苦于缺少资金的额公司,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合并融资更有了开创性的理念,值得,所有人铭记、学习,李奕辰真的是一个天才。
《华尔街日报》、《经济日报》
以及鹰国《泰晤日报》f国、《每日邮报》都把杠杆融资作为了头版头条,整张篇幅在报道,不得不说给了李奕辰十足的排面,这些可都是国际著名的报纸媒体。
瞬间,李奕辰的名声响彻海内外,各大经济学院的课堂里,很多商人、银行家都仔细研究着杠杆融资,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